【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儘管經濟部將大陸華為與中芯國際納入出口管制對象,由於華為及中芯遭美國制裁後,大力扶植大陸當地供應商,國內廠商業務往來已大幅減少,且據廠商向經濟部詢問,此項管制主要是針對由台灣出口到大陸兩家公司產品,若在大陸當地生產交貨不受此限,華為供應商初估對產業「毫無影響」,今天盤中股價亦未受太多影響,富世達(6805)等更逆勢力守紅盤。
經濟部國貿署更新「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將大陸科技大廠華為與中芯國際及其多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對象,而根據法規,台灣企業要向實體名單上的業者發送任何貨品都必須獲得政府批准,市場擔心恐對與華為、中芯有業務往來的台廠形成衝擊。
不過,據廠商詢問經濟部國貿署,此項管制主要是針對由台灣出口到大陸兩家公司產品,若在大陸當地生產交貨不受此限,實際影響有限。
再就產業現況來看,自美國鎖定華為及中芯半導體實施制裁後,台灣廠商為避免爭議,接單多趨於謹慎,且華為及中芯半導體傾全力打造本土自主供應鏈,扶植大陸供應商,無論是半導體元件、晶片、製程設備、機構件、光學鏡頭、軸承、散熱、電源、被動元件及PCB等,大陸都有具競爭力的供應商崛起,目前台廠還具有競爭優勢,且可以看到營收貢獻的,僅剩下華為摺疊手機的軸承供應商如:富世達及兆利等,以及一些高階多層PCB板等,但這些產品也已經有大陸供應商進入供應鏈,即使是大立光(3008)產品,亦有舜宇可以取代,當前台廠與華為、中芯實際往來業務可說早已大幅縮減,也因此,台廠對經濟部國貿署新禁令反應平淡,認為此禁令終將「流於形式無效益」,對產業來說是「毫無影響」。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