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泥(1101)今(2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沒水泥做基礎,難有半導體等產業!水泥公司百分之百可以活到一百年,為什麼呢?沒有水泥作為基礎建設,根本沒有半導體與其他產業。張安平指出,今年的經營成果可能不見得比去年理想,面對種種挑戰,將加倍努力,持續推動轉型與創新。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布局逐步落實,我們對明年的展望審慎,努力希望有能夠更好。
張安平指出,台泥今年全面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包括水泥生產線預警、智能眼鏡遠端作業、無人機巡檢及智能採礦等四大領域。旗下歐洲子公司Cimpor已在6國25座工廠導入超過萬組AI × IoT智慧監控系統,為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實現即時預警與預防性維護。工程師配備RealWear AI智能眼鏡,只需語音操作即可獲得資料、接通遠端支援,並精確執行維修指令,與SAP系統無縫整合,打造高效率作業環境。
在大陸方面,台泥在廣東英德廠透過AI無人機以預設航線自主飛行,無需人力介入,即可完成光電案場與水泥廠設備的日常巡檢。台泥江蘇句容廠與廣東英德廠陸續導入無人電動礦卡,AI可自主規劃最短行車路線並即時避障,搭配遠端監控確保安全與效率,根據計算,句容廠每年可節省約2531萬台幣的燃料與人力成本,減碳約1542公噸,五年投資報酬率預估近30%,而英德廠則預計每年減碳3,344公噸,創造3847萬台幣的節能效益,持續擴大AI科技的永續價值。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也提及,2024年7.2級超大地震對台泥在花蓮和平20年老廠區造成了多少內傷,還需要更多時間來面對及療癒,光是電廠停機36天及設備損壞修復、增加卸煤及運費、蘇澳和平水泥廠及港口設損壞修復就花了23億元以上。程耀輝指出,在轉型時代,風險與機會並存。綠色能源雖是我們聚焦的成長動能,但市場波動、政策變數與跨國經營挑戰,也不可輕忽。
程耀輝以台泥在歐洲的合作夥伴Stellantis為例,其2024年營收與獲利皆呈現大幅下滑,正反映出在全球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合資項目也會受到市場節奏與政策變化的挑戰。同時,全球外匯市場波動加劇,台幣對美元與歐元的暴力升值,程耀輝也表示也會影響台資企業包含台泥在內的會計評價。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