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東聯(1710)19日舉行股東會,中美角力、美對等關稅及地緣政治等干擾,引發市場擔憂對台灣製造業衝擊。董事長徐旭東表示,美對等關稅目前多數各國協商還未定案,還須觀察近一、二周的協商結果。不過,我不認為台灣製造業發展堪憂,因為我們製造業實力好得很,多年來發展無論在技術、規模還是多元布局生產基地都具有堅強優勢,他國取代不易,甚至在一些領域是優於日本,即使大陸以後會追上來,但其內需不振是急需突破的問題。即使近年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但台灣透過跨國佈局,展開東北亞、東南亞結盟合作,仍具主導及靈活因應實力。
徐旭東認為,台灣沒有能源、原物料及關稅優勢,只能持續透過技術升級以及國際、全球化布局,強化自身營運條件。東聯近年持續展開投資研發,啟動創新營運轉型,近二年也還有汰舊換新、技術升級投資,營運一直向前看,成效可期。
東聯副董事長席家宜補充指出,面對新台幣兌美元從33元強升至目前約30元上下,第二季營運必然會受到影響,不過如果後續新台幣匯率穩定30元上下,第三季營運影響將會淡化,至於美國關稅影響則不大,因為東聯外銷占比約15%、銷美占約5%。以目前美國已協商的國家來看,在美國今年國債到期,經濟不能太差,市場判斷關稅緩衝期或許將延至年底,敲定關稅區間或在10~30%。
此外,近年電價持續攀升,明顯影響東聯獲利,去年電力支出從前年增加1.8億元提高為增加至3.4億元,如今,台灣能源政策更正式邁入無核階段,東聯持續啟動自我節能升級,預計明年節省電力7千萬度,長期朝一年1億度目標努力。(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彭暄貽 顏謙隆)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