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第二季以來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匯率急升等市場雜音接連干擾,台股大盤至今累積跌幅仍近10%,評價面明顯壓低。法人表示,對等關稅經過近一個月修正,台股評價回落,目前本益比已低於過去十年平均,隨著關稅利空漸為市場消化,加上也與美方展開談判磋商,市場氣氛有所緩和,加上台廠基本面仍屬穩健,投資題材也多元,現階段不失為逢低作中長線布局的契機。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分析,雖然關稅不確定性仍牽動市場投資情緒,但近期美方政策立場已有軟化,市場最恐慌的時刻已過,現階段正可利用回檔之際重新尋找價值被錯殺的好公司。後續全球AI趨勢不變,台灣仍扮演關鍵供應鏈角色,電子族群中包括先進製程、IC設計、CCL、PCB、AI伺服器等可留意,非電族群則以運動休閒、生技(新藥與CDMO)、行動支付領先業者等族群可保持關注。
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00981A)基金經理人陳釧瑤指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帶動台股跟隨美股反彈,但不確定性因素解除前,台股短線預計持續震盪,以個股表現為主,看好股價已經跌深,評價具備吸引力,且第一季獲利優於預期的個股。
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基金經理人游景德認為,台股自4月大幅回檔以來,評價面已進入合理區間。台股本益比已降至約14倍的水準,低於近五年平均值(15.95倍),基於2025全年台股EPS應能維持正成長、尚不至於轉負成長,台股的長線投資價值已浮現。未來仍需觀察關稅談判結果與談判時間長度,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台北報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