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全球第四大車用PCB廠敬鵬(2355)在車市面臨多重逆風下,營運步伐轉趨保守,泰國擴產計畫雖逐步展開,包括舊廠改建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補強產能以提供穩定供貨能力,但受制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與全球車市需求疲弱,短期內業績動能恐仍受壓抑。
儘管去年底就對於車市展望轉趨保守,然今年車市不如預期,加上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啟動及市場轉趨低迷影響,客戶普遍採取觀望策略。
敬鵬今年第一季營收38.4億元,季減4.47%,年減6.37%。
據銷售地區來看,美洲(含巴西、墨西哥)銷售占比約27%,敬鵬指出,美國市場主要由台廠出貨,目前出貨模式也以FOB條件為主,即運費與關稅通常由客戶吸收,惟在成本轉嫁下,不乏要求讓利聲音出現,對於毛利率形成壓力。
另從結構面觀察,敬鵬營收有高達75%來自於車用電子,產能主要分布於台灣53%、中國大陸37%、泰國10%,惟全球車市正處於結構性調整期,尤其歐洲電動車銷售放緩、高通膨壓力持續;中國大陸則因補貼退場與消費緊縮,需求亦未明顯回升。
除此之外,敬鵬訂單能見度也從6個月縮短至1個月,需每周與客戶滾動修正生產計畫。
整體而言,各國車市普遍呈現疲弱狀態,前景不明,短期營運展望保守。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與供應鏈轉移趨勢,敬鵬積極推動泰國擴廠,現有舊廠改建預計今年6月完成,鎖定車用、工業用PCB為主;新廠計畫亦已報請主管機關審核,預期年底動工,最快2026年投產。
敬鵬坦言,除泰國廠外,短期不考慮在其他地區擴產,主因台灣人力吃緊、中國大陸受限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PCB產能中,逾五成集中於中國大陸,由於產業具高度聚落效應與技術門檻,短期內轉移供應鏈仍有挑戰。
法人分析,即使部分客戶已就轉單表達意願,但實際行動仍觀望,對產能去化的助益有限。(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絡懸/台北報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