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因應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對社會、經濟、法治與產業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明日將舉行首場《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公聽會,廣邀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我國AI法制發展方向與草案內容。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指出,此次草案並非單純防範風險,更強調促進發展、接軌國際、落實數位平權;台灣目前為 AI 硬體輸出大國,若無法建立相關的AI 制度,就像民眾被迫「赤裸奔馳於 AI 浪潮中」。
AI蓬勃發展,國民黨時任立委許毓仁於 2019 年曾提出AI基本法草案,但未能審議通過;如今生成式 AI 迅速擴展國際討論,葛如鈞與國民黨智庫合作再度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並於明天舉行公聽會,廣邀專家學者提出建議。
葛如鈞指出,全球如歐盟、美國、南韓與日本紛紛建立 AI 相關法規時,台灣卻沒有任何上位法規範,這不僅影響對外合作與信任,亦可能造成應用亂象、國內產業發展失序等問題。台灣目前為 AI 硬體輸出大國,若無法建立相關的AI 制度,就像民眾被迫「赤裸奔馳於 AI 浪潮中」,可能撞見魚群(機會)卻沒有工具捕撈,也可能遇見大白鯊而無法保護自己。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張麗卿表示,該基金會自2021年起集結12位AI法律專家及多位顧問,歷經兩年研究,於2023年3月首度提出台灣第一部《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該草案於2024年3月由吳宗憲、洪孟楷、葛如鈞三位立委與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正式送交立法院。其後多位立委亦陸續推出版本,顯示台灣社會對建立AI法治架構已形成廣泛共識。
葛如鈞提案草案主張主管機關應訂為國科會而非數發部,補足行政部門現行版本偏重風險防制、發展著墨不足的缺口,政府應積極投資AI基礎設施、提供研發補助、財政優惠與法規調適,並成立國家AI戰略委員會進行跨部會統籌。
葛如鈞認為,台灣應參考歐盟AI法案、美國AI行政命令等規範,建立可追溯、可驗證的風險分級框架,以利部會因應各種AI應用的安全性與信賴度管理。(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林縉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