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隨著玻纖纖維、銅、金等原物料價格攀升,加上新台幣升值效應逐步反映,IC載板市場再度傳出漲價聲浪,部分低毛利產品逼近虧損邊緣,帶動業界醞釀一波結構性漲價潮。市場觀察,第三季起包括景碩(3189)、欣興(3037)與南電(8046)等載板廠可望依據產品組合差異調整報價策略,BT與ABF載板報價均呈現逐季緩漲3%的態勢,惟漲勢雖起,仍受制於終端需求與客戶接受度。
與過去由需求推動的行情不同,此波價格上行主因回歸原物料與上游供應壓力。業界人士指出,載板報價實際已進入「喊高談低」階段,雖部分廠商對外喊出2~3成漲幅,但經過談判協商,實際漲幅多落在每季約3%。以BT載板為例,部分物料長期價格低迷、接近成本底線,廠商僅針對特定產品有條件調整,並非全面調漲。
從成本面來看,玻纖原料為漲價主因之一。主要供應商日商Nittobo(日東紡)產能緊張,T-Glass交期自原本8周延長至超過20周,隨旺季到來持續拉長,加上封裝結構對材料使用需求顯著,導致中上游供應同步緊繃。儘管市場一度傳出8月相關玻纖售價將大漲20%,下游客戶普遍認為漲幅難以接受,最終供應商亦傾向採「小幅調整、確保穩供」方式控管風險。
同時,T-Glass產能擴張出現排擠效應,業界評估E-Glass(電子級玻纖布)產量恐遭壓縮,影響中低階載板供應,增加產業鏈資源調度壓力。
據悉,目前載板廠交期普遍延長至25周,下游客戶提前備貨以確保產線穩定,封測業者亦開始執行產能分配,策略性大客戶則享有較高配額。
不過,就需求面而言,下半年動能仍待觀察。業界人士分析,高層數ABF載板預計第四季有機會回到供需平衡,但BT與低層數ABF載板仍處於明顯供過於求,價格回彈仍以成本轉嫁為主,被動調整態勢不變。也就是說,即便進入旺季,仍須視產品特性與客戶依賴程度彈性調整報價。
此外,匯率波動亦為本波價格策略增加變數。據業者估算,載板廠營收約有7~8成以美元計價,成本亦有近五成為美元,匯率風險敞口達3成。(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絡懸/台北報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