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中華經濟院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2.1個百分點至51%,未來展望指數回升4.9個百分點至40.9%,連續第2個月緊縮。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說明PMI回升除了基期因素,廠商悲觀程度減輕,以及部分廠商因關稅休兵而拉貨,也是原因。
PMI在4月一度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5月回升重回擴張。構成PMI的5項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持續緊縮,生產轉為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50.0%),存貨持續擴張。
5月未季調的台灣非製造業指數(NMI)則是連續3個月擴張,指數微升0.9個百分點至51.9%。非製造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同步轉為擴張;未來六個月展望已連續3個月緊縮,指數在4月驟跌19.7個百分點至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29.1%)後,5月指數回升10.9個百分點至40%。
連賢明說明,由PMI及NMI表現來看,相較於4月都有改善,基期因素是重要原因,因為4月是基期比較低,尤其PMI來看,比較好的解讀應該是廠商在做決策上面「沒有像原先的那麼的悲觀」,但也還談不上樂觀。
5月PMI及NMI未來六個月的展望指數都回升。連賢明指出,PMI未來六個月的展望指數回升4.9個百分點,以產業別而言,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的新增訂單與生產都呈現擴張,表現較好,但是汽車業的表現就比較沒那麼好,所以在產業別上面有非常明顯的差距。
連賢明認為,部分廠商受到關稅戰休兵期的拉貨潮,對5月PMI表現有所挹助。他指出,4月PMI指數掉不多,但是六個月的展望指數下降非常多,判斷那時是因為廠商可能對未來前景覺得不明朗,期間也開始有一些拉貨,但是廠商其實又不太確定關稅戰變化。連賢明表示,如以90天關稅休兵期來看,期限到的時間約落在7月9號、10號左右,屆時才可能真的看得出關稅戰的影響,拉貨情況對會到下個月才稍微比較清楚。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